欧盟对中国无纺布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5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欧盟两家企业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PET纺粘无纺布(PET Spunbond)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欧盟CN编码为(ex)5603 13 90、5603 14 20和 (ex)5603 14 8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做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这是欧盟对中国无纺布产品发起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
 
据了解,提出申请的两家企业分别是 Freudenberg Performance Materials 和 Johns Manville。其中,Freudenberg Performance Materials 是一家德国企业,总部位于魏因海姆。该公司在全球 14 个国家拥有 35 个生产基地,2024 年实现总收入超过 14 亿欧元,员工约 5000 人。Johns Manville 是一家美国企业,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它是建筑隔热、机械和工业隔热、商业屋顶和屋顶隔热以及增强玻璃纤维和技术无纺布等优质产品的领先制造商和营销商,历史悠久,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
 
欧盟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中国无纺布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背后反映了多方面的重要信息:
1. 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尤其在化工和材料领域。中国是 PET 纺粘无纺布的全球主要生产国之一,这对欧盟本土企业形成了竞争压力。欧盟企业试图通过贸易救济措施来缓解这种压力,保护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利益。
2.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盟正推动 “绿色协议” 和供应链自主化,旨在减少对外依赖,增强自身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以支持本土产业的发展,实现其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目标。
3.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加剧:如果欧盟最终裁定征收高额关税,中国无纺布出口企业的成本将大幅上升,市场份额可能萎缩,甚至会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和经济。这也提醒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同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面对欧盟对中国 PET 纺粘无纺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建议:
1. 积极应诉与举证
1.1 深入研究法规:企业要深入研究欧盟的反倾销法律和程序,清楚反倾销调查的发起条件、调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等,提前了解关键内容,为应对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1.2 准备详实材料:准备详实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产品没有倾销,包括产品的成本构成、国内销售价格和国际销售价格对比、产品在不同市场的销售情况分析等,以说明出口价格是合理的市场定价,且未对欧盟当地产业造成损害。
1.3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企业要向欧盟证明自己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如原材料采购是通过市场竞争,产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等,积极提供财务报表、生产流程记录、销售合同等资料,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定,在反倾销调查中取得更有利的结果。
1.4 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组建或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确保在反倾销诉讼中能够充分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加强产业升级与创新
2. 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生物降解无纺布或智能材料等,避开低价竞争陷阱,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加强行业协作与政府沟通
3.1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利用行业协会的集体力量,共同应对反倾销调查,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企业进行联合应诉,提供信息共享和协调服务等。
3.2 寻求政府支持:企业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利用政府的外交资源和政策支持,如出口退税、法律援助和信息服务等,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

© 上海洲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0027086号-1